录入:troy 更新:2011年6月10日 浏览:21063 | [字体:小 大] |
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大体标本 A —— 4 肝淤血(特殊固定) 部分肝组织,包膜光滑,边缘钝,表面呈红黄相间斑纹状,暗红色区域为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扩张的肝窦,黄色区域为脂肪变性的肝组织。因此形态很象中药槟榔,故名“槟榔肝”,切面病变不明显。 A—— 13 肝淤血 部分肝组织,切面可见红(固定后呈黑褐色)黄相间斑纹状。 A—— 8 肝淤血 病变与A—— 13相似 A—— 11 肝淤血 病变与A——13相似 A—— 20 肝淤血 病变与A—— 13相似 A—— 2 脾破裂性出血 脾呈灰褐色,表面可见一条长约7厘米之裂口,哆开,边缘不整,组织碎乱,深达实质,因血液流失故脾包膜轻度皱缩,本例系骑马摔落后所致,脾原有淤血(病理脾)。 A—— 10 肾破裂性出血 肾体积增大,于肾门侧见一横断性裂口,约4厘米长,其下方近包膜侧有一平行裂口,约3厘米长,边缘不整,包膜轻度皱缩。 A—— 14 脑出血 标本为大脑冠状切面观,可见左侧顶叶脑实质内有一约4×3厘米大小形态不规则暗红褐色血凝块,界限清楚,因血肿使患侧脑体积略增大,致两侧脑室不对称。 A—— 1 脾贫血性梗死 脾之切面被膜下可见四个三角形灰白色区域,立体应为圆锥形,病灶周围出血带明显,境界清。 A—— 5 脾贫血性梗死 部分脾组织,切面可见被膜下有三个略呈三角形的灰白色区域干燥、无光泽,尖端指向脾门方向。底向脾之表面,界限清楚;上部梗死灶边缘可见暗红色出血带。被膜增厚,脏器表面观梗死区轻度向内凹陷。(梗死区疤痕开始形成) A—— 9 肾贫血性梗死 部分肾,表面有大小不等凹陷性疤痕,切面见肾上极被膜下有一个三角形灰褐色病灶——梗死区。 A—— 6 肠出血性梗死 标本系地委书记任建业之手术切除的肠管,整个肠壁呈黑褐色,无光泽。可能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引起之梗死,但标本未见肠系膜上动脉。仅见肠动脉呈暗红色。 A—— 7 淋巴管囊肿 囊性肿物一个,形态不规则,约鸡蛋大小,灰白色, 半透明。 A—— 12 喉水肿 标本系成人舌及喉部,见粘膜肿胀,灰白,部分区域呈囊性。 (思考题) 1、脑出血,脾,肾出血引起什么后果? 2、脾破裂后血液流向何处?属于哪一类型的出血? 3、肠套迭后,肠壁为什么发生坏死?对机体有何影响? 4,喉水肿可引起什么后果? 切片标本: A—— 1 肺淤血水肿 低倍镜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血液,肺泡间隔因而增宽,此外小静脉也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粉红染均匀一致的水肿液,少数肺泡腔内有少数红细胞。有的切片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漏出性出血)。个别细支气管周围有碳沫沉着。 A—— 2 血栓机化再通(示教片) 切片上可见一血管横断面。其腔内为新生的肉芽组织,即血栓被机化,血栓与血管壁及血栓内部可见裂隙,内皮细胞覆盖,并形成新的血管腔 —— 再通。 A—— 7 静脉内血栓 切片为静脉纵切面 肉眼可见管内充满红染物质即血栓 低倍镜下见管腔内红染的血栓由粗细不等,层状或波纹状排列的粉红色结构及成片红细胞组成。 高倍镜下粉红色物质是由细颗粒状有分枝的小粱组成,即血小板小粱,附着少数白细胞小染间有红染的细丝状纤维素,其中混有大量的红细胞 —— 血栓体部(红色血栓)。 A—— 3 脑出血 标本取自大体标本A —— 14脑出血灶边缘。 肉眼观察:切片右半部红染区脑组织消失为血凝块所占据。 镜下见红染区脑组织坏死、溶解,消失,大量红细胞堆积,移动切片观察组织内见散在之小出血灶。 A—— 4 肝淤血(示教片) 肝小叶结构尚存,淤血部位主要见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淤血较重处,肝细胞大部分已萎缩、消失而被大量红细胞所代替。淤血较轻处,见肝小梁萎缩,变窄,肝窦扩张,窦内充满红细胞。
二、组织损伤与修复,代偿,适应
大体标本 B —— 2 肾萎缩(肾盂积水) 标本为成人肾脏切面,肾体积增大。切面观肾盂及肾盏高度扩张呈水袋状,积液在切开标本时已流掉。肾实质受压萎缩变薄,结构不清,考虑为什么肾体积增大又说明是肾萎缩呢? B —— 23 肺萎缩(纵隔淋巴肉瘤) 前纵隔右侧可见儿头大小一肿物,包膜完整,纵隔向右移位,本例有右侧胸腔积液。由于肿瘤和积液的压迫以及肺门血管、支气管受压而致右肺三叶均明显萎缩,肺叶体积缩小,包膜皱缩。 B —— 4 肾混浊肿胀 肾脏体积增大,表面光滑,被膜紧张,切面膨出,边缘外翻,皮质增厚,实质苍白混浊无光泽,如水煮过一样。 B —— 1 肝脂肪变性 肝脏之一半,表面光滑,包膜紧张,边缘变钝。表面及切面颜色呈浅黄色,穹窿增高。 B —— 3 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 部分肝组织,表面光滑,包膜变薄,切面呈桔红色(系脂肪组织被苏丹Ⅲ染色)。 B —— 9 透明变性(多发性肝包虫之肝) 标本系部分肝组织,被膜增厚、坚实、灰白色、半透明、即被膜增生之纤维结缔组织发生玻璃样变。 B —— 6 无菌性坏死 标本为成人拇指误用汽油作封闭所致,见指之末端组织,表皮干固,皱缩变黑,与附近较为健康之组织分界明显。 B —— 7 干酪样坏死(肾结核) 肾脏体积增大,包膜增厚。切面见肾实质内有多个大小不等,不整圆形的空洞,洞腔壁残留黄白色干酪样物质,易碎,豆腐渣样(干酪样坏死)。坏死灶之间的肾组织皮髓界线不清。 B —— 8 干酪样坏死(淋巴结结核) 标本系数个肿大融合之颈部淋巴结,表面呈结节状,切面有许多坏死区,坏死物质呈灰白色,较干燥,似豆腐渣样,属凝固性坏死。 (思考题) 1、根据上述标本所见,你知道浊肿,脂肪变性各容易发生在哪些器官?为什么?其发生原因如何? 2、在肾结核干酪样坏死后空洞是如何形成的?(联系坏死结局考虑) 切片标本 B —— 1 D —— 8 肝细胞萎缩(肝母细胞瘤) 标本取自大体标本D—— 82(见肿瘤一节) 观察的重点应是瘤组织周围的肝组织萎缩。 镜下见瘤组织由两种瘤细胸组成,呈腺管状,窦状及宽条索状排列,瘤组织染色较深.瘤组织周围的肝细胞明显萎缩,肝细胞索变窄,细胞体积缩小,且胞浆中出现空泡。 B —— 2 肝脂肪变性 低倍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完整,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即脂肪滴所在处,在制片过程中被脂肪溶剂溶解所致)。 高倍镜下观察:病变轻的区域细胞浆内仅有小的脂肪空泡;病变严重者,则融合成大的脂肪空泡,脂肪被推挤在细胞的—侧形似脂肪细胞。 B —— 11 甲状腺腺瘸玻璃样变、钙化 低倍镜下见瘤组织主要由大小不等的腺泡构成:腔内为红染的胶质,部分腺体扩张成囊。大部分间质明显玻璃样变,即该区内的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明显增粗,并互相融合呈红染的物质。高倍镜观察玻璃样变的组织具有折光性,兰染区为钙盐沉积 —— 钙化。 B —— 12 肾浊肿 肾组织结构清楚,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大,向管腔内突出致管腔变窄,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充满小而均匀的红染颗粒,核略浅染,为扁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多数肾小管管腔内含有红染的蛋白物质,间质血管轻度淤血。 B —— 4 凝固性坏死(淋巴结结核) 主要观察淋巴结结核时出现的凝固性坏死,镜下见淋巴结结构已破坏,有大小不等的坏死区,该区内的细胞结构消失,胞浆崩解,呈红染的颗粒状或小块状,即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周围可见淋巴细胞,类上皮细胞的郎罕氏巨细胞。切片周围可见残存的淋巴组织。 B —— 5 肾梗死 肉眼观切片中央楔形淡染区为梗死灶, 周转兰染区为肾组织。 镜下观察于淡染的梗死区内,肾脏的原有结构如肾小球、肾小管之轮廓尚存在,但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境界消失,呈红色颗粒状。淤梗死区内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紫色细菌团,部分细菌团位于小血管内(细菌性栓子)。梗死区内见小脓肿,梗死区与正常肾组织交界处有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且交界清楚(分界炎。有的切片梗死区尖端有一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管壁损坏不完整,外移切片可见没有坏死之肾组织。 (思考题) 镜下观干酪样坏死与梗死区之坏死有何不同?
三、炎 症
大体标本: C —— 2 气管白喉 小儿气管,观察气管内有何物?试描述之,在临床上可引起什么症状? C —— 3 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小儿心脏,观察心包膜有何改变,是否光滑,其表面覆盖有何种物质?及什么叫绒毛心? C —— 6 脓性纤维素性胸膜炎 标本为小儿心肺,患者死于肺炎双球菌引起的中毒性体克。注意观察右肺脏层胸膜是否光滑,有无光泽?胸膜表面有何覆盖物,切面观肺之海绵状结构是否存在? C —— 1 胸膜机化 胸膜增厚.呈暗红色。机化是怎样形成的? C —— 4 肝脓肿 部分肝组织,体积明显增大.切面见右叶肝实质内有一约鸡蛋大脓腔,形状不整,边缘尚可见破碎的灰黄色坏死组织及脓性渗出物,肝被膜增厚,请观察在胆管内可见何物? C —— 5 肺出血,肺脓肿(特殊固定) 双肺表面可见散在许多红色出血灶及淡黄色脓性病灶,小脓肿如粟粒大至黄豆大(内含曲菌菌落)。观察肺之切面有何改变?试描述之。病理诊断:播散性曲菌病,曲菌性肺脓肿。 C —— 8 肺脓肿 双肺表面可见散在灰白色脓性病灶,粟粒至黄豆大,界限清,略隆起于表面。 L —— 13 C —— 10 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混浊,大脑珠网膜下腔有淡黄色之脓性渗出物,致脑回及脑沟由于脓性渗出物遮盖而结构不清。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C —— 7 慢性胆囊炎 胆囊大小正常,切面观察,囊壁明显增厚(系由结缔组织增殖所致)胆囊内可见有灰白色渗出物,絮状。 (思考题) 浆膜腔主要有哪几个?发炎时是否常有积液及积脓?愈合时可能有何后果? 切片标本 C —— 1 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镜下见阑尾粘膜上皮部分脱落缺损,阑尾腔内有少量脓性渗出物。粘膜下层腺体减少。有脂肪化生。阑尾壁各层充满大量嗜中性白细胞,肌纤维分离,距离增宽(炎性水肿)。浆膜上有薄层纤维素性脓性物。 C —— 2 子宫颈息肉(观察几种炎细胞) 宫颈粘膜表面有脓性渗山物,含多量嗜中性白细胞(体圆、浆粉染、核呈分叶状)。粘膜上皮下有浆细胞。(圆或椭圆,浆丰富略嗜硷、核圆形,位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呈车辐状排列)和少许淋巴细胞(浆很少、核圆、深染)浸润。 C —— 1 曲菌性肺脓肿 镜下部分肺胞内见大量红细胞(出血性炎),部分肺泡腔内有均匀 红染无结构的水肿液。散在性小脓肿形成,该处肺泡壁破坏,有大量嗜中性细胞浸润。胸膜表面见脓性渗出物及真菌菌丝。
四、肿 瘤
大体标本 肿瘤大体标本应着重观察、描述肿瘤之形状、大小、数目、颜色、硬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包膜等,并应注意观察顺序(先表面后切面),现将所观察标本按其组织来源及良恶性归纳如下: (一)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 l、良性: D —— 33 乳腺之乳头乳头状瘤 肿瘤自乳房的乳头长出,向表面突起,呈乳头状:如黄豆大小根部有蒂和基底相连。 D —— 38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D —— 57 甲状腺腺瘤 D —— 63 甲状腺腺瘤 J —— 39 卵巢囊腺瘤 J —— 40 卵巢囊腺瘤 D —— 66 卵巢囊腺瘤 D —— 70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D —— 40 肺腺瘤 2、恶性 D —— 7 胃癌(溃疡型) 手术切除胃的一部分,于胃小弯侧有一3×3厘米大小的圆形溃疡,边缘高起为火山口状,其底部高低不平,呈灰黄色。 D —— 15 胃癌(溃疡型) D —— 18 胃癌(隆起型) 部分胃壁及部分肿块,肿块最大直径约8厘米。隆起于胃粘膜面,切面观瘤组织灰白,浸润到胃壁全层。 D —— 27 胃癌(溃疡型) D —— 31 胃癌(溃疡型) D —— 54 胃癌(隆起型) D —— 51 胃癌(溃疡型) D —— 56 胃癌(浸润型) D —— 60 胃癌(溃疡型) D —— 84 胃癌(溃疡型并穿孔) D —— 20 炕癌(菜花型) D —— 36 炕癌(溃疡型) D —— 41 炕癌(菜花型) D —— 28 子宫颈癌 D —— 29 子宫颈癌 D —— 30 子宫颈癌 J —— 39 乳腺癌 J —— 32 乳腺癌(桔皮样外观、乳头下陷) D —— 43 阴茎癌 D —— 58 阴茎癌 D —— 83 肝癌 D —— 37 基底细胞癌(颈部) D —— 22 甲状腺腺癌颅骨转移 D —— 52 肠多发性息肉恶变 D —— 1 肺癌 一侧肺,在一叶肺的切面上见几个灰白色结节,最大者约3x3厘米,小者直径1.5厘米,结节互相融合,与周围组织界清。 D —— 16 肝母细胞瘤 (二)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1、良性 D —— 11 子宫粘膜下平滑肌瘤 D —— 19 平滑肌瘤(粘液变性) D —— 48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D —— 71 子宫平滑肌瘤 D —— 4 胃平滑肌瘤 手术切除胃一部分,于胃大弯处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肿物,界清。肿物切面呈编织状有淡兰色胶冻状区域(变性)。 D —— 26 胃平滑肌瘤(粘膜受压萎缩) D —— 81 肠平滑肌瘤 肠管一段,在其外膜有一直径约5.5厘米大小的肿物;包膜完整,切面为编织状。 D —— 8 皮肤乳头状纤维瘤 标本系肿物一半,表面被覆皮肤,呈乳头状,并有一蒂(线所结轧处) D —— 6 脂肪瘤 D —— 35 脂肪瘤 D —— 25 纤维脂肪瘤 D —— 50 脂肪纤维瘤 D —— 55 肝毛细血管瘤 D —— 72 血管瘤 D —— 68 囊性淋巴管瘤 j —— 1 子宫淋巴管瘤 2、恶 性: D —— 11 成骨肉瘤 D —— 12 股骨干成骨肉瘤 环绕股骨干有成人头大小、质坚硬的肿物,仅于上端见残存的股骨头,骨干大部分被破坏,瘤组织呈淡黄色,间有肿瘤性骨质放射状结构。 D —— 14 足部复发性纤维肉瘤 D —— 67 横纹肌肉瘤 (三)淋巴造血组织: D —— 23 纵隔淋巴肉瘤(右肺压迫姓萎缩) D —— 64 纵隔淋巴肉瘤胸壁、肾转移 此标本系D —— 23肿瘤的转移,胸壁考虑种植性转移,而肾则考虑为血道转移。 D —— 42 淋巴肉瘤 (四)其它: D —— 2 恶性黑色素瘤(手指) D —— 3 恶性黑色素瘤(胃) 部分切除胃,可见高出胃粘膜的一个椭圆形肿块,呈盘状,致粘膜增厚,其表面散在黑色区域。 D —— 34 恶性黑色素瘤(指) D —— 21 囊性畸胎瘤(有牙齿) D —— 46 皮样囊肿(毛发、皮脂) D —— 10 皮 角 切片标本 D —— 4 鳞状细胞癌(外阴部) 镜下:癌细胞呈团排列,形成不规则的癌巢,在癌巢中相当于基底层的细胞排列在癌巢的外围,其内为相当于棘细胞层的细胞。癌巢中心有呈洋葱皮状排列的红染角化物——角化珠,此切片为分化较高的I级鳞癌。多数切片癌组织分化差,癌细胞呈大片排列,细胞分化差,核分裂多见,无角化珠,有的癌细胞团中央坏死,间质宽窄不均淋巴细胞浸润少,相当于Ⅲ级鳞癌。 D —— 15 鳞状细胞癌(支气管) 癌组织呈团状排列,形成不规则癌巢.癌细胞体积大,浆丰富,异形大,可见瘤巨细胞,癌巢中央有坏死,并见癌组织浸润至支气管软骨,使其结构破坏.另外还可见残存的支气管腺体. D —— 1427 鳞状细胞癌(子宫颈) 癌细胞呈巢状排列,组织分化程度中度,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见核分裂。间质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此外尚可见宫颈残存的粘液腺体,有的切片见角化珠。 D —— 7 D —— 14 结肠腺癌 肉眼观察切片为一段结肠壁,隆起部为癌组织所在处。 镜下,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腺管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有的自管腔内突起呈乳头状,并向粘膜下层及肌层浸润使其结构不清。 高倍镜下见腺上皮呈单层或复层,排列紊乱,极性消失,癌细胞分化差,大小不等,核大,可见核分裂,胞浆略嗜碱。 另外可见正常肠腺(请一癌性腺体对比观察)。 D —— 12 胃粘液癌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结构尚存在,其中可见转移之癌细胞团,以边缘窦明显,癌细胞呈印状。
|
![]() ![]() |
编辑:troy |
相关文献管理 |
关于华夏病理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互动社区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广告赞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