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病理学网>>文献管理>>人体病理
华夏病理学网logo
合 作 网 站
登录 用户:  密码:  登录 找回密码
病理 位置:首页 > 文献管理 > 人体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8期 论著 中文摘要
作者:CJPA 更新:2010年11月26日  浏览:35638 [字体: ]
310.44
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学观察=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malignant tumors complicated by fungal infection in head and neck region[刊,中]/李丽丽,刘红刚,朴颖实,何春燕,周全,张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100730)//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08~5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环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用黏蛋白5B(MUC5B)抗体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标记真菌;13例组织标本进行了真菌培养。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2~72岁(中位年龄48岁),男性17例,女性4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合并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S)8例(38.1%),其波及眶内者6例(28.6%),侵入颅内1例,原发疾病为白血病(7例)及鼻咽癌(1例);病原真菌为接合菌(5例)和曲霉菌(3例),均有化疗或放疗及使用抗生素的病史。其余13例真菌感染发生于鼻腔鼻窦、咽喉及腭部原发肿瘤的坏死组织内,病原真菌主要为曲霉菌(6例)和念珠菌(4例),7例有放疗等治疗史。真菌培养结果9例阳性(9/13)。随访病例14例,死亡6例。结论:恶性肿瘤可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以IFS最为多见,好发于白血病化疗后,易累及眼眶,预后较差;病原真菌的类别在IFS以接合菌和曲霉菌多见;病理学检查仍然是尽快确定诊断及初步鉴别常见接合菌和曲霉菌类别的一个重要手段。图7表1参18(齐文安)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真菌;诊断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2
E-mail:liuhg1125@163.com
310.44
中国南方地区原发性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分子遗传学异常=Study on genetic aberrations of ocular MALT lymphomas occurring in southern China[刊,中]/张雪梅1,张文燕2,周元平3,莫祥兰4,李永平5,王桂秋6,周英琼7,曾思恩7,李甘地2,叶洪涛7(1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病理科,柳州545005;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41;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5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病理科;6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7桂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13~517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原发性眼附属器黏膜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简称MALT淋巴瘤)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57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t(11;18)(q21;q21)/API2-MALT1、t(1;14)(p22;q32)/IgH-bcl-10、t(14;18)(q32;q21)/IgH-MALT1以及涉及bcl6和FOXP1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等分子遗传学异常。结果:57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标本中,有9例携带染色体易位,总的发生率为15.8%。其中4例(7.0%)为t(11;18)(q21;q21)/ API2-MALT1, 1例(1.8%)为t(14;18) (q32;q21)/IgH-MALT1,1例(1.8%)为涉及bcl-6基因的染色体易位,3例(5.3%)为涉及IgH但未知与其易位伙伴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另外,伴有3个bcl-6基因或3个MALT1基因拷贝的分别有 17例(29.8%)和21例(36.8%),同时伴有3个bcl6基因和3个MALT1基因拷贝的有12例(21.1%)。结论:中国南方地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存在MALT淋巴瘤特异性相关染色体易位t(11;18)(q21;q21)/API2-MALT1和t(14;18)(q32;q21)/IgH-MALT1,与中国北方地区和北美的报道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证实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染色体易位存在地域性差异。MALT1基因3拷贝和bcl-6基因3拷贝现象是中国南方地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提示其可能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有关。图3表1参22(齐文安)
关键词: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眼肿瘤;原位杂交,荧光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081,30671872,30960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30428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自0499015和桂科自0848012)
E-mail:dr.hongtaoye@gmail.com
                             310.44
容易误诊为淋巴瘤的淋巴管内良性淋巴细胞聚集=Intralymphatic accumulation of lymphocytes mimicking intravascular lymphomatosis[刊,中]/谢建兰1,石岩2,周小鸽1,金妍1,郑晓丹1,魏雪静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5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18~521
为探讨淋巴管内淋巴细胞聚集的性质,总结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合临床资料,对4例淋巴管内淋巴细胞聚集标本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4例发生的部位分别是扁桃体2例、咽弓部1例,阑尾1例。病程为1周~3个月,随访3~84个月均未见复发。除阑尾外其他部位的大体形态均为息肉状。组织改变以膨胀、充满小淋巴细胞的淋巴管为主要特点,淋巴管周围伴有明显纤维化;免疫表型为淋巴管内聚集的细胞以T细胞为主。本研究显示,淋巴管内淋巴细胞聚集是一种良性淋巴组织病变,慢性炎性改变和纤维化可能导致局部淋巴管受压、淋巴细胞潴留;组织形态类似于血管内淋巴瘤,呈现单一的T细胞免疫表型,但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且表现为孤立性病变,无明显恶性临床表现。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参15图6表2(霍临明)
关键词:淋巴系统疾病;血管肿瘤;免疫表型分型;诊断,鉴别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4
310.44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ten cases[刊,中]尹为华1,余光银1,马雅1,饶慧兰2,林素暇2,邵春奎3,梁琼3,郭娜4,陈国勤5,周伟6,赵彤7,朱梅刚7(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病理科518036;2.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3.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4.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5.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6.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病理科;7.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22~527
为了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对10例FDC肉瘤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其中5例进行原位杂交,并对7例进行了随访。结果: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发生于结内的6例,主要位于颈部和腹膜后淋巴结;发生于结外的4例,分别位于扁桃体、盆腔、胰尾部和脾脏。镜下观察瘤细胞呈旋涡状、席纹状或片块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合体状,胖梭形或上皮样,胞质红染,边界不清,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清楚,核分裂象多少不等。偶见核内假包涵体及多核瘤巨细胞。小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夹杂于瘤细胞间或围绕血管周围。瘤细胞CD21、CD23、CD35及D2-40呈弥漫或灶状阳性,少数病例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68、S-100蛋白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20、CD3、CDla、HMB45、细胞角蛋白(CK)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1例炎性假瘤样FDC肉瘤阳性,另外4例经典型FDC肉瘤为阴性。随访7例,随访2~39个月(平均14个月)。2例伴有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患者分别于确诊半年和7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其余5例经手术切除或辅以放疗和化疗后,无复发和转移。结果提示:FDC肉瘤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低至中度恶性肿瘤。CD21、CD35及D2-40的应用有助于其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多数病例局部手术切除或辅以放疗和化疗,预后较好,伴有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患者常常较快死亡。图9表1参12(常秀青)
关键词:树突细胞,滤泡;肉瘤;天疱疮;诊断,鉴别;预后
E-mail:weihuayin@sina.com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5
 
浆细胞肿瘤病理形态的多样性=Pathological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plasma cell neoplasms[刊,中]/朱红,周小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50)//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28~531
目的  观察浆细胞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探讨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类型以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标记,对46例浆细胞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研究。结果 46例浆细胞肿瘤中,有40例组织结构以弥漫分布为主,3例呈巢状结构而似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出现硬化的纤维性背景。淀粉样物质沉积、钙化骨化及“血湖”样结构在部分病例中有可能会非常突出而掩盖了肿瘤性浆细胞的特点。细胞形态上,30例由较成熟和欠成熟的浆样细胞组成而较易辨认。6例由类似免疫母细胞的浆母细胞组成。4例肿瘤细胞较小,似小淋巴细胞。2例瘤细胞胞质透亮似透明细胞或印戒细胞。另各有1例分别由异型性明显的间变型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最后1例细胞形态多样,可出现分叶核、单核及多核型细胞。免疫表型上93.1%(27/29)的病例表达CD79a而仅有5.1%(2/29)的病例表达CD20,87.1%(27/31)的病例表达CD38和83.3%(25/30)表达CD138,96.8(30/31)%的病例表达MUM-1。38例呈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其中表达Lambda链27例,表达Kappa链11例。结论 浆细胞肿瘤除了常见的组织形态外,还可出现不典型或少见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类型淋巴瘤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低分化癌、透明细胞或印戒细胞癌、间叶性肉瘤等进行鉴别,此时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浆细胞瘤;组织学; 诊断,鉴别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892)
E-mail:arhus@ccp.net.cn
310.44
鼻咽癌细胞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Study on 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us of E-cadherin gene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s[刊,中]/洪超群,冉永刚,陈炯玉,吴晓,游颜杰(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实验室515041)//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32~536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经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作用后肿瘤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变化。 方法:采用逆转录(RT)-PCR、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polymer法)检测经5-Aza-dC处理前后HNE1和CNE2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与侵袭实验测定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HNE1和CNE2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减弱,其启动子区域存在部分甲基化现象;经5-Aza-dC作用后可显著上调鼻咽癌细胞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同时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经20 μmol/L 5-Aza-dC作用后,HNE1与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未处理组相比分别降低27.6%和34.3%,P<0.05;HNE1与CNE2细胞经5-Aza-dC药物处理后,通过滤膜迁移进至侵袭小室下腔的数量与未处理组相比分别减少37.2%和29.7%,P<0.05。 结论: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状态是导致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的机制之一,应用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E-cadherin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图7参10(齐文安)
关键词:鼻咽肿瘤;桥粒钙黏蛋白质类;DNA甲基化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7
E-mail:youyanjie@163.com
 
310.44
鼻咽癌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对β-catenin转录活性及表达的影响=The effect of EB virus-encoded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onβ-catenin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刊,中]/游淑源,韩安家,张芬芬,宋玉兰,梁英杰,董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080)//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37~541
目的:观察鼻咽癌细胞潜伏膜蛋白1(LMP1)表达对β-catenin的转录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MP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5例鼻咽癌组织中LMP1和β-catenin的表达。构建pHA2-LMP1重组质粒,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Western blot方法研究LMP1在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中对β-catenin转录活性及表达的影响。 结果:(1)鼻咽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为50.7%(38/75), LMP1的阳性表达率为50.7%(38/75)。鼻咽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与LMP1表达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χ2=7.048,P=0.008)。(2)LMP1表达明显提高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中β-catenin的核表达,且β-catenin的核表达在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明显高于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3)LMP1可明显上调CNE1和CNE2中β-catenin的转录活性,且呈时间依赖性。另外,β-catenin的转录活性在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高于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4)LMP1对鼻咽癌细胞株β-catenin的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EB病毒编码的LMP1可能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图6参12(齐文安)
关键词:鼻咽肿瘤; 疱疹病毒4型,人;肿瘤细胞,培养的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8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01000125)
E-mail:anjiahan@hotmail.com
                                                                      310.44
抗阿尔茨海默病Aβ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的真核载体构建和表达= Vector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anti-Aβ human-mouse chimeric antibody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刊,中]/常德,张建华,赵雪梅,梁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100005)//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42~547 
通过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构建和表达抗β-淀粉样多肽(Aβ)人-鼠嵌合抗体,减低鼠源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人体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从分泌抗Aβ1-42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中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鼠源性抗体全长基因,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利用重组PCR技术拼接重轻链可变区及人IgG1的恒定区基因,并对重链Fc段进行定点突变以降低排斥反应;分别构建人-鼠嵌合基因重轻链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同时导入COS-7细胞中表达,并对分泌的抗体功能和性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基因序列符合小鼠抗体基因序列,将可变区基因与人IgG1的恒定区基因拼接以及Fc定点突变后,成功构建了嵌合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真核表达;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了所分泌抗体的人源性和与Aβ的结合特异性。结论  成功地构建和表达了抗阿尔茨海默病Aβ人-鼠嵌合抗体,为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治中应用和进一步改造奠定了基础。参16图3表1(王世贤)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抗体,单克隆;淀粉样β蛋白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09
E-mail: liangp55@hotmail.com
 
310.44
卵圆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In vitro amplification of oval cells with preservation of stem cell phenotype[刊,中]陈琼荣1,刘芳1,赵国强1,薛玲1,胡瑞德1,吴惠茜1,张萌1(1.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广州510080)//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48~552
    为了探讨体外大量扩增卵圆细胞并保持其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细胞培养方法,用RPMI 1640加上15%的胎牛血清(FBS)和终浓度为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卵圆细胞株OC3,每隔5代收细胞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细胞化学、酶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OV-6、c-kit、γ-谷氨酰转肽酶、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2型丙酮酸激酶、L型丙酮酸激酶和白蛋白等分子标志物。结果:卵圆细胞株OC3在体外大量扩增,不同程度表达OV-6、c-kit、γ-谷氨酰转肽酶、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2型丙酮酸激酶等幼稚肝细胞的生物标记,而不表达L型丙酮酸激酶和白蛋白这类成熟肝细胞的分子标记。结果提示:用RPMI 1640加上15%的胎牛血清和终浓度为20 μg/L的鼠源性EGF,在体外能大量扩增卵圆细胞株OC3,至第79代仍有很高的增殖活性,同时仍保留肝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图11表1参18(常秀青)
关键词:肝细胞;干细胞;细胞,培养的;细胞增殖
E-mail:zhaogq@mail.sysu.edu.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17047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04009326)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8.010
 
| 编辑:CJPA
昵称: 登录会员无需填写
验证: 验证码
 
此评论只供网友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华夏病理学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加载中...
 相关文献管理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年第40卷第2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年第40卷第1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4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5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6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9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11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10期 论著 中文摘要...
·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7期 论著 中文摘要
  关于华夏病理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互动社区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广告赞助
CopyRight 2006-2008 Some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华夏病理学网
建议使用 IE 6.0 以上 或 Netscape 7.0 以上浏览本站
法律顾问:北京京大律师事务所济南分所

server:43ms
皖ICP备06006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