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病理学网>>辞典>>胰腺
华夏病理学网logo
合 作 网 站
登录 用户:  密码:  登录 找回密码
病理 位置:首页 > 辞典 > 胰腺
辞典分类
胰腺——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腺瘤、交界性肿瘤、腺癌)
[主持人]暂无 [编辑] fangg  [点击] 1707 [更新] 2007-8-8 18:35
文字描述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定义】
囊性上皮性肿瘤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于女性,肿瘤与胰腺的导管系统没有交通,由柱状产生黏液的上皮构成,具有卵巢型间质。根据上皮内肿瘤的分级(不典型增生),肿瘤分为腺瘤、交界性(低度恶性)及非浸润性或浸润性癌。
【流行病学】
虽然文献中已有多于500例的报道,黏液性囊性肿瘤(MCN)仍然属于罕见病例,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2%~5%。而在外检标本中,遇到该病变的比例要高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其诊断标准的逐年变更再加上它与导管腺癌相比手术可切除率更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MCN病例数目逐步增加,同时也使得早期诊断及正确认识MCN成为可能。
根据MCN定义即与胰腺的导管系统没有交通并具有卵巢型间质的肿瘤,最近一项研究显示所有的病例都发生于女性。在早期文献报道中发生于男性的病例有可能都属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
患者平均年龄49岁(20~82岁)。黏液性囊性癌患者年龄大约比腺瘤或交界瘤患者大10岁(分别为54岁和44岁),显示其腺瘤-癌的序列演变。MCTNs可见于不同种族的患者。
【病因学】
发生在胰腺的MCNs与发生在肝及腹膜后的病变有很多共同特征,包括形态学以及几乎无一例外的见于女性患者。MCNs间质成分可能起源于卵巢始基,形态学上可出现黄素化,存在门细胞样细胞及免疫表型显示性索-间质分化都支持这一观点。有推论认为,在胰腺胚胎发生过程中,异位的卵巢间质沿胆道树或腹膜后释放激素及生长因子,引起附近上皮增生及囊性肿瘤的形成。在发育的第4及第5周,左侧性腺始基与胰腺始基背侧相邻,因此上述假设有可能解释MCN好发于胰腺体-尾部。
【部位】
绝大多数病例位于胰腺体-尾部。胰头部很少累及,且多为黏液性囊腺癌。
【临床特点】

〖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较小肿瘤(<3cm)多为偶然发现。较大肿瘤由于对邻近结构的挤压可出现症状并伴有腹部可触及的包块。糖尿病相对常见,黄疸罕见。

〖血清肿瘤标记物〗

外周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升高,囊液CEA、CA19-9、TGA-72、CA-15-3或MCA(黏蛋白样癌相关抗原)水平较高而淀粉酶水平较低,均提示MCN。这些指标在囊腺癌中水平最高。

〖影像学〗

腹部X线可以显示肿瘤包膜的结节状钙化以及胃、十二指肠、结肠受压或移位。超声或CT显示边界清楚的低回声或低密度肿物,有1个或多个大腔形成。提示恶性的特征包括,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乳头状结构突向囊腔。MRI也可辅助诊断。内镜逆行性胆道造影(RCP)显示,胰腺大导管移位并且不与囊腔相通,这是与IPMN相鉴别的一个重要特点。
细针穿刺细胞学(PNAC)可以在CT或超声引导下完成,也可以术中进行。
MCN的术前诊断很重要,因为与其他类型囊性肿瘤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另外,MCNs必须与炎性假囊区别,因为若为后者,将假囊内液体抽吸掉就足够了,而这样的操作对MCN患者而言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即使是组织学上良性的黏液性囊性肿瘤,在将囊液抽吸后也有可能复发,发展为浸润性囊腺癌。术前获得准确诊断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将所有可获得的临床、血清学、影像学资料及活检所见汇集起来综合评价。
【大体观察】
典型的MCNs为一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有纤维性假包膜,包膜厚度不等但常有钙化。肿物最大径2~35cm不等,平均6~10cm。切面为单房或多房性肿瘤,囊腔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腔内含黏液或黏液和出血坏死物的混合物。单房性肿瘤的内壁通常光滑有光泽,而多房性肿瘤内壁常有乳头状突起及附壁结节。恶性肿瘤更容易出现乳头状突起和/或附壁结节并呈多房性。原则上肿瘤与胰腺导管系统没有交通,但也有例外病例报道。
【肿瘤扩散与分期】
浸润性黏液性囊腺癌与导管腺癌的局部扩散途径相同。典型情况下首先转移至胰周淋巴结及肝。分期与导管腺癌相同。
【组织病理学】
MCNs有2种明显的成分:衬附的上皮性细胞和致密的富于细胞的卵巢型间质。大囊腔上皮可能广泛剥脱,因此需要广泛取材以显示衬附的上皮。上皮扁平或形成乳头状或息肉状突起,假复层结构及隐窝样凹陷。柱状细胞核位于基底部并有丰富的细胞内黏液,消化后PAS染色及阿尔辛蓝染色阳性。假幽门腺、胃小凹、小肠和大肠及鳞状细胞分化均可以看到。约半数肿瘤柱状细胞基底部有散在的嗜银性或亲银性的内分泌细胞。

〖分化〗

谱系柱状上皮组织学形态可以从良性到重度不典型增生。根据上皮内肿瘤的分级(不典型增生),肿瘤分为腺瘤、交界性(低度恶性)及非浸润性或浸润性癌。
黏液性囊腺瘤细胞核位于基底部,核轻度增大,没有核分裂。
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有乳头突起以及隐窝样凹陷形成,细胞排列成假复层,核拥挤,轻度增大,可见核分裂。
黏液性囊腺癌可以是浸润性或非浸润性。它们显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改变,这些改变常为局灶性只有通过从不同区域多取材才能发现。上皮多形成乳头伴不规则的分支及出芽,核复层,有重度不典型增生且核分裂常见。
浸润性黏液性囊腺癌的特征是恶性上皮成分浸润至间质。浸润的成分通常与普通的导管腺癌相似,但黏液性囊腺癌可以出现浸润性腺鳞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或绒癌。浸润灶可能很局限,因此需要仔细检查。

〖间质〗

卵巢样间质由紧密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常有不同程度的黄素化,特点为单个或成簇的上皮样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及丰富的透明或嗜酸性胞质。有时这些细胞类似于卵巢门细胞,与神经干相关或位于其中。从腺瘤到癌,间质黄素化呈减少趋势。体积大的MCNs间质可能纤维化,细胞不丰富。罕见情况下MCNs出现具有肉瘤样间质或肉瘤样的附壁结节。

〖免疫组化〗

上皮样成分其上皮标记阳性,包括EMA,CEA,CK7、8、18、19,有时可能显示胃、肠、胰腺分化,这在卵巢及腹膜后MCN中也可以见到。随着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加,分泌的黏液由硫酸性黏液变为唾液酸或中性黏液。
肿瘤细胞表达胃型黏液标记M1和PGII、肠型黏液标记CAR-5和M3SI、胰腺型黏液标记DUPAN-2和CA19-9。另外,胰腺、肝胆及腹膜后MCNs具有相同的上皮内内分泌细胞表型。20%的MCN病例中>10%的肿瘤细胞p53核阳性,p53是与黏液性囊腺癌显著相关的标记。
间质成分表达vimentin、α-SMA、desmin。多数病例表达PR及ER。黄素化的细胞表达酪氨酸羟化酶、calretinin以及inhibin,其中前两者也用于标记睾丸间质细胞及卵巢门细胞,而inhibin是显示性索间质分化的标记。
【电镜观察】
电镜下肿瘤仅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柱状上皮下方有一薄层基底膜。细胞有发育很好的微绒毛及黏液颗粒。
【遗传学】
浸润性黏液性囊性肿瘤(MCNs)及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中存在KRAS基因12外显子点突变。伴有肉瘤样间质的MCNs中发现KRAS突变及6q、9p、8p等位基因缺失。
【预后和预测因素】
如果肿瘤完整切除,无论肿瘤细胞不典型性到什么程度,MCN的预后都很好。浸润性黏液性囊腺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浸润的范围。肿瘤壁及瘤周组织出现浸润则肿瘤易复发并且预后不好。>50岁患者存活率相对较低。肿瘤的部位、大小、大体形态、分化的程度、间质黄素化以及p53阳性率,与预后关系不大。
MCNs中非整倍体罕见,多见于黏液性囊腺癌且提示预后差。
 以下为相关图片和病例信息,只有注册已登陆会员才能查看!
昵称: 登录会员无需填写
验证: 验证码
 
此评论只供网友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华夏病理学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加载中...
 相关辞典
· 胰腺微腺体癌
· 胰腺纤毛细胞癌
· 胰腺透明细胞癌
· 胰腺导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
· 胰腺外分泌肿瘤
· 胰腺其他罕见癌
· 胰腺导管腺癌
· 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腺瘤、交界性肿瘤、...
· 腺泡细胞癌
  关于华夏病理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互动社区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广告赞助
CopyRight 2006-2008 Some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华夏病理学网
建议使用 IE 6.0 以上 或 Netscape 7.0 以上浏览本站
法律顾问:北京京大律师事务所济南分所

server:8109.4ms
皖ICP备06006171号